刚刚有拉一下珊姑娘的~竟然连她来KL我也不知道,不然应该还可以假假去撞下她。
今天7点多放工回到家,还要看这一大堆的文件。。。
我们从亚答街走出来,去附近走走吹吹风。。。
我们顺着路走出来就看到这栋很传统很有历史性的建筑物。
据知,这是古晋的旧法庭,不过现在已经搬迁了。
上网查了查资料,才知道原来这是古晋地标之一。
和石头渡口遥遥相对的旧法庭建筑群,是老一辈人所惯称的“玻璃屏”或“大钟楼”,它们也是老古晋的地标之一,然而别看它们一幅老态龙钟的容颜,这里可曾是集砂拉越行政、司法和立法于一屋檐下的政府中枢所在。
旧法庭建筑群被称为大钟楼,无非是因它们最前方的中央,有座楼高两层的阁楼,上边装有一台大时钟,“大钟楼”的别称就此而来,至于它又为何也被称“玻璃屏”,就无法从外观或结构上获得解释了,因为这些建筑群的外墙上确实没有镶太多的玻璃,反倒是新加坡早年的华人,习惯于叫当地的法庭为玻璃屏,所以老一辈很可能仿照新加坡同乡,称法庭建筑群为玻璃屏。
旧法庭建筑群计由10个单位组成,长筒形的砖柱,支撑着看来很笨重的“四坡五脊”盐木瓦屋顶,宽阔的浮脚“回廊”,把各建筑衔接成一体,外貌淳朴、庄严,从1847年开始,经整百年来的多次拆建和扩充,才形成此等格局。
建筑群两翼各有一座从主建筑伸延出来,宛如螃蟹双钳般的建筑物,过去分别是首席大法官的办公室,和土著法庭的所在,64英尺长,42尺阔,附有大钟楼的主体,一路来都是高等法庭,和立法议会的议事大厅。
高庭大厦背后的东、西二翼为推事庭,而与她遥遥相对的“南翼”是前县公署,后来才扩建的省公署,则附在她的右侧,财政公署却屈居县公署的背后,和她呈平行,衔接两栋建筑间的双层建筑物“日本楼”,便是日据时由占领军所兴建的。
***2000年新的法庭大厦启用后,曾经集砂拉越政府行政、司法和立法中枢于同一屋檐下的玻璃屏或大钟楼老建筑群,终于卸下沉重的历史负担,在经过重新装修后,由2003年开始到现在已成为笑迎天下客的旅游资讯中心了哦!
走出了法庭,我们去了河滨公园散步聊天看鳄鱼~
那里的地上也有这样的地标,有点像香港的星光大道哦!